介紹
![天津玉佛禪寺](/img/5/597/nBnauM3X3QjNzYzNycTMwQzN0QTMwMjNygDNzQTNwAzMxAzL3E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.jpg)
千尊玉佛寺建築分為山門、天王殿、七寶如來八十八佛殿、千尊臥佛殿、禪堂,藏經樓主線兩側為鐘鼓樓、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地藏菩薩殿。寺內建有一座人工湖,湖畔堆砌羅漢山,山頂建有88米高羅漢塔,內供千尊玉佛。此處有18個羅漢洞,並擬建仿古建築佛學院,以培養新時期僧伽人才。千尊玉佛寺有建兩園一院(生態園、種植園、安養院)。生態園建設一座人工湖,湖心有島,島上再建觀音園,供立大型飄海觀音及百子朝拜觀音陣。配以亭廊曲橋,梵唱不絕。山之腹築“往生洞天”,供安放仙逝亡人骨灰,經唱香熏。種植園繼承禪農並舉傳宗家風範,藉以參禪修智,養心護道。安養院為花園式建築,設有講經堂、素齋館、客堂、齋房。
千尊玉佛寺總占地面積400畝,建築面積53000平方米。該寺全部佛像由緬甸僧王贈送,為緬甸玉制佛。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地藏王四大菩薩殿內每尊玉佛為8噸,地宮主佛為20噸。其中,天然臥佛為一整塊天然玉石,質地精美。據緬甸當地玉工描述,能完整保留下來並雕刻成型的如此一尊大佛實屬罕見,為世界奇觀。
歷史淵源
![千尊玉佛寺](/img/e/389/nBnauM3X0EzNwgjNxMzM5cDNxUTM4QjMycDNzQTNwAzMxAzLzM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.jpg)
20世紀70年代初,該村在千尊玉佛遺址上建造大沙窩國小,發現其遺址尚遺存有大小石碑各1塊。小石碑疑為該寺始建時(即周隋)的碑記,填水塘時一起埋入坑中,而另一塊大石碑幸被人保護起來。後此碑斷為3截,存放在千尊玉佛寺院中。
2003年8月,法藏寺易地當城村建寺,更名千尊玉佛寺。是年8月16日舉行灑淨儀式。該寺坐落於辛口鎮當城村南,津靜公路西側,子牙河東岸。地形呈平行四邊形狀,占地400餘畝,供奉主佛為阿彌陀佛。寺內大小玉佛總計一萬一千餘尊,此乃由緬甸佛王捐贈的優質緬甸玉石佛。其中最大一尊是臥佛——釋迦牟尼佛,臥長7米,高3米,重達25噸,為一塊天然玉石雕琢而成,堪稱舉世無雙。最高的佛是銅質阿彌陀佛,立高48米,連同基座有68米高。
大約公元1510年至1532年(明正德末年、嘉靖初年),該村又有信士提出對法藏寺進行擴建,並出資捐物,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建兩廊,分別在兩側加建鐘鼓二樓,旁邊又跨建出3間禪室,後繪塑歷次參加建寺之功臣像供於殿中。千尊玉佛內亭榭、樓台、泉室錯落有致,高低相映,其間又有奇花異草、怪石嶙峋。這樣的擴建工程一直延續到1524年(明嘉靖3年)春完工。信士岳信、岳鉞、岳佩、岳仲華等4人為此事請賜進士出身的雲南道監察御史皋蘭段績撰文,賜進士第前給事中知楚雄府任丘於溱篆額,金城後學海陳養丹書,1524年(明嘉靖3年)孟夏立碑記志。
建築風貌
![天津玉佛禪寺](/img/a/763/nBnauM3X1cTN0QDM3YTMwQzN0QTMwMjNygDNzQTNwAzMxAzL2E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.jpg)
出天王殿,有2.1米高月台一個,呈長方形,總面積339.4平方米,花崗岩板鋪地,四周由蓮花望柱頭、淨瓶蓮花欄板組成的圍欄。拾階上月台,雄偉宏大的千佛大殿映入眼帘。
千佛大殿又名七寶如來88佛殿,面闊7間,共39.91米,進深為27.62米,建築面積1103.14平方米,有地宮,內專供奉千餘尊小玉佛。大殿採用重檐歇山式,黃色琉璃瓦殿頂配脊飾件,其中有形態各異的小獸9隻,殿四角分別掛4個風鈴。大殿上下檐各用七踩斗拱法疊砌,並以金啄墨石碾玉龍棉枋心旋子彩畫,殿內供奉如來佛祖及88尊玉佛。
過山門有一小橋與第一殿宇——天王殿相連。此殿為5間重檐單層歇山式,面闊24.94米,進深為15.68米,整個大殿採用壓五墨旋子彩畫,頂部用黃色琉璃綠剪邊瓦配以脊飾件,須彌座採用花崗岩石材砌基,高1.05米,上供奉彌勒佛,殿內四角分別供奉身著白、紅、青、綠衣的四大護法神玉石塑像,憨態可掬的彌勒佛與巨齒獠牙、直眉瞪眼的四大護法神成鮮明對照。藏於彌勒佛身後的護法神韋馱法相更為威嚴。
千佛大殿外東西南北四方建有四大菩薩寶殿,侍衛著如來佛祖,四座大殿殿頂均為墨瓦砌墁。每座殿闊16.5米,進深為12.42米,總面積約為820.05平方米,又有1.5米高的月台,地面花崗岩石板鋪砌,面積68.8平方米,分別供奉文殊菩薩、觀音菩薩、普賢菩薩及地藏菩薩。
千佛大殿後建有臥佛殿,殿內供奉該寺內最大的臥佛和千尊小玉佛,這些佛慈祥安寧的法相讓人有一種超凡脫俗之感。出地藏寶殿向左拐,有三聖殿一座,其建築樓閣式,單層,下檐盝頂,上檐為八角攢尖頂。其面積約為650.25平方米。殿內供奉觀音菩薩、大勢至及阿彌陀佛。出三聖殿,給人豁然開闊的感覺,栽有各種奇花異草。怪木叢生的生態園中間有一20餘畝的人工湖,湖心有島嶼,上有露天觀音菩薩園一處,供奉飄海觀音,湖邊建主峰高12.8米的羅漢山一座。山上建有八角七層佛塔,高48米,塔內供奉各種姿態的十八羅漢,構成生動的十八羅漢渡海圖,以拱衛觀音菩薩安全渡海。園內依山傍水而建紅頂四角、八角、五角涼亭點綴其間,水中倒映。
千尊玉佛寺內還建有種植園,信士及僧人們藉此參禪修智,養心護道,再配以花園式的安養院,以備那些佛教道心修持的老齡僧人長居安養、修佛誦經。寺中的千尊玉佛寶塔,高99米,塔頂層安放大鐘一口,塔底有地宮,供奉佛舍利子。
該寺內還有大型佛學院,藏經樓、小乘、密宗研習殿,以及禪堂、僧房、法物流通處、庫房等,僧人住房、信士休息間一應俱全。殿與殿之間,廊與廊之間加種各種名貴樹木。子牙河畔15公里的密植林,4米寬的綠化帶構成綠色的海洋,鬱鬱蔥蔥間黃、紅、黑殿宇頂時隱時現。
寺院現狀
恢復重建。重建的千尊玉佛寺總占地面積400畝,建築面積53000平方米,工程預計總投資5.2億元人民幣,現已投資1.2億元人民幣。該寺全部佛像由緬甸僧王贈送,為緬甸玉制佛,總數已達1100餘尊。最大的臥佛7米長,3米高,25噸重,最高的立佛高4.7米,重15噸。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地藏王四大菩薩殿內每尊玉佛為8噸,地宮主佛為20噸。其中,天然臥佛為一整塊天然玉石,質地精美。據緬甸當地玉工描述,能完整保留下來並雕刻成型的如此一尊大佛實屬罕見,為世界奇觀。玉佛寺建築分為山門、天王殿、七寶如來八十八佛殿、千尊臥佛殿、禪堂,此處有18尊羅漢洞。並擬建仿古建築佛學院,以為將來培養新時期僧伽人才。千尊玉佛寺在建築規劃內還將建兩園一院(生態園、種植園、安養院)。項目較多,景居皆宜。安養院主要接收佛教道心修持的老齡四眾長居安養,念佛誦經,精神有所寄託,生活有人管理,生病有人照應,臨終得到關懷,往生有人助念。
重建千尊玉佛寺之宗旨,遵循漢傳佛教十方業林之古制,展望未來,將其建成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禪淨園融的寺院。弘法濟生利樂人群。千尊玉佛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後,氣勢恢宏,古樸典雅,生態和諧,文化典雅。佛教色彩濃厚,民族民俗色調賞目。故此,它必將成為天津大都會暨河北省一座重點寺院,必將成為海內外佛子競相前來參學的道場,必將成為津沽之地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線。
經該寺住持演龍法師百般努力,千尊玉佛(最大玉佛有七米長)已從緬甸運抵新寺址,凡所禮見者無不讚嘆。2004年12月3日,四大名山的玉佛觀音、地藏、文殊、普賢已經進殿落座。2005年1月2日,88佛也已經進殿。重建之第一期工程(開挖護城河,平整土地,砌築圍牆等)已告竣工。現因建寺第二期工程浩大,正在籌劃中。
![天津玉佛禪寺](/img/2/d4e/nBnauM3X4gzMzIDN3cTMwQzN0QTMwMjNygDNzQTNwAzMxAzL3E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.jpg)
現任主持。演龍法師,1955年4月出生,安徽省巢湖市人,漢族。俗名張誼友,1982年在安徽九華山出家,後投身江蘇省揚州市高旻寺參學,拜德林法師為師。曾先後任高旻寺知客、堂主、監院、首座等職。1992年任黃山翠微寺住持。1997年夏演龍法師任天津掛甲禪寺監院代住持,現任千尊玉佛寺住持。2004年於高旻寺接法,為中國禪宗第四十八代傳人。2010年2月,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。
入寺須知
![天津玉佛禪寺](/img/1/bf1/nBnauM3XwUTM5gTOycTMwQzN0QTMwMjNygDNzQTNwAzMxAzL3E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.jpg)